曹操家祖孙三代改族谱这事儿,简直比现在明星改年龄还勤快!建安七子要是活在今天,估计都得连夜写公关稿。您瞅瞅这操作:从黄帝到舜帝再到周文王,老曹家的祖宗就像开盲盒,隔三差五就换个新皮肤。
那会儿曹腾刚混上费亭侯,墓碑上突然就刻了"曹氏出自黄帝"。这事儿搁现在好比网红突然晒家谱,非说自己是某朝皇室后裔。明眼人都知道,邾国贵族和汉相曹参之间隔着八百个银河系,可人家硬是把族谱编得跟连续剧似的。顾炎武在《日知录》里都忍不住吐槽:"一代人换三个祖宗,您这是集邮呢?"
等到曹操掌权,画风突变。建安十五年发布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,突然开始碰瓷周文王。这话里话外都在暗示:"俺要学武王伐纣那套"。当时他地盘占天下三分之二,活脱脱就是当年"三分天下有其二"的周文王翻版。儿子曹植写的祭文更绝,直接把老爹包装成"当代文王"。要不说人家是文学家呢,这文案水平放现在绝对能当4A公司创意总监。
曹丕称帝后更离谱,官方认证舜帝当祖宗。这波操作堪称古代版"认爹模拟器"——汉朝说自己是尧的后代,魏朝就非得当舜的子孙。高堂隆提出这个方案时,蒋济当场就翻出曹腾的墓碑打脸。两边吵得不可开交,最后干脆哪个说法好用选哪个。这不就是现代营销那套"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卖什么"?
仔细琢磨这套路数,活脱脱就是部职场晋升指南。曹腾时期需要体制内身份,就认黄帝当祖宗;曹操要造反有理,就cosplay周文王;到曹睿这儿需要和平演变的剧本,立马改认舜帝。陈寿写《三国志》时候都懒得掺和,直接按最早版本记录完事。要不说历史是个圈呢,现在某些名人改年龄、编履历的套路,早被老曹家玩剩下了。
最逗的是《魏书》里那段记载,说曹操打仗时候总带着族谱。您说他是不是随时准备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?遇到汉室老臣就掏黄帝版,碰上反贼团伙就亮周文王款。这套路放现在,绝对能写本《公关危机处理手册》。
吕布被骂三姓家奴真冤,跟曹家这祖传的"灵活认祖"技术比,他那点操作简直小儿科。现代人玩身份造假顶多改个简历,人家老曹直接改写人类起源史。要不怎么说乱世出英雄呢,就这随机应变的本事,搁哪个朝代不是人才?
当年许劭给曹操"治世能臣乱世奸雄"的评语还真准。您看他这套认祖操作,治世时候能当道德楷模,乱世时秒变戏精本精。现代那些搞人设的明星真该好好学学,什么叫"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"。
有趣的是这套把戏当时就有人看穿。鱼豢在《魏略》里记载,有次宴会上有人问曹操祖籍,他当场来了段贯口,从黄帝说到舜帝再扯到周文王。底下大臣憋笑憋得胡子直颤,这场景想想都比德云社相声可乐。
现在考古发现更有意思,曹家墓葬里出土的族谱居然有三个版本。好家伙,这是准备搞"祖宗盲盒"还是咋的?说不定哪天挖出个限定款,直接认盘古当祖宗。要不说人家能成大事呢,就这未雨绸缪的劲儿,活该能统一北方。
回头看这段历史,老曹家把"政治化妆术"玩到了极致。每个祖宗人设都精准踩在时代痛点:要正统给正统,要革命给革命,要禅让给禅让。这套组合拳打下来,别说汉献帝扛不住,搁现在联合国都招架不了。
最绝的是这套操作居然形成产业链。当时谯县突然冒出好多"族谱专家",专门帮达官贵人认祖宗。价格从五铢钱到千金不等,根据祖宗咖位明码标价。要不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呢,连认祖归宗都能拉动GDP。
现代人总说"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",要我说啊,在老曹家手里,祖宗才是那个百变芭比。今天穿汉服明天披袈裟,全看政治需要。这套本事传承到现在,估计连元宇宙虚拟偶像都得拜师学艺。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九融配资-配资交易平台-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-配资账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