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政府最近干了件让全球稀土市场笑掉大牙的事——宣布砸250亿卢比(约合3亿美元)搞稀土自主,结果被现实啪啪打脸。这事儿得从中国去年限制镓、锗出口说起,印度一看机会来了,立马跳出来喊话要“打破中国垄断”,结果自家后院先着了火。
第一幕:雄心壮志遇上现实骨感
印度矿业部去年8月高调宣布启动“关键矿产本土化战略”,重点就是稀土。他们算盘打得响:全球90%的重稀土依赖中国,莫迪政府计划在奥里萨邦和恰尔肯德邦开矿,还要建提炼厂,目标五年内实现自给自足。财政部长西塔拉曼甚至放话:“这是印度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一步!”
可现实呢?印度地质调查局去年摸底后发现,国内稀土储量仅占全球6%,且90%是轻稀土(用于玻璃、陶瓷),而电动车、战斗机需要的重稀土(钕、镝)几乎为零。更尴尬的是,印度连提炼技术都不过关——中国用溶剂萃取法提纯稀土纯度达99.99%,印度实验室最高才到95%,工业化生产更是遥遥无期。
第二幕:国际围观与自曝短板
今年3月,印度国企KABIL豪掷2亿美元收购阿根廷锂矿,结果被爆出合同里连开采权都没谈妥。彭博社直接调侃:“印度人可能以为买矿和买咖喱粉一样简单。”与此同时,日本丰田的工程师在考察奥里萨邦矿区后摇头:“这里的矿石伴生放射性钍,处理成本比中国高3倍。”
最打脸的还是市场反应。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印度2023年稀土出口量反而下降12%,因为欧美客户宁可排队等中国配额,也不敢用印度不稳定供货。《金融时报》毒舌评论:“印度在稀土领域就像个举着玩具剑叫板泰森的孩子。”
第三幕:技术困局与地缘博弈
印度并非毫无胜算。美国去年拉着它搞“矿产安全伙伴关系”,承诺技术转让,但雷声大雨点小——美国自己稀土提炼产能不足,通用原子能公司给印度的“技术支援”仅限于PPT培训。更讽刺的是,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偷偷从中国走私稀土催化剂被抓包,网友戏称:“抵制中国稀土,但中国稀土真香。”
莫迪现在骑虎难下:继续砸钱可能血本无归,放弃则坐实“世界工厂梦碎”。反观中国,一边用稀土出口管制卡西方脖子,一边在云南新建全球最大离子吸附型稀土矿,纯度直接拉到99.999%。知乎上有位冶金工程师说得损:“印度这波操作,相当于用牛车追高铁,还嫌自己油门踩得不够狠。”
尾声:赌局背后的清醒剂
这场闹剧暴露出新兴工业国的通病:既要产业链自主,又绕不开中国制造的天花板。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算过一笔账:印度要达到中国稀土产能的10%,至少需要15年和800亿美元——前提还是技术突然开挂。
现在问题来了:当全球都在讨论“去中国化”时,为什么连最简单的稀土提纯都找不到替代方案?或许答案就像新德里街头小贩的调侃:“我们连手机充电器都依赖深圳华强北,还想搞定稀土?”(完)
(注:文中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23年报、印度矿业部公告、彭博社2024年3月报道)
九融配资-配资交易平台-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-配资账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