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不管是快退休的,还是二三十岁刚工作的,都开始琢磨“养老”这事儿了。但社保缴费年限到底咋影响退休后生活?今天把关键逻辑拆透,看完你就知道为啥得提前规划。
一、养老金“多缴多得、长缴多得”,缴费年限是核心权重
先明确养老金咋算的(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职工基本算法一样),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。
基础养老金公式:**(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+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)÷ 2 × 缴费年限 × 1%**。举个例子:假设你退休时当地社平工资是1万/月,自己缴费指数和社平工资一样(也就是按平均工资缴社保),缴15年和缴30年差距多大?
缴15年:(1万 + 1万)÷ 2 × 15 × 1% = 1500元
缴30年:(1万 + 1万)÷ 2 × 30 × 1% = 3000元基础养老金直接翻倍!而且这还是假设缴费指数一样的情况,要是你缴费水平更高(比如指数1.5),年限越长,差距会更夸张。
个人账户养老金公式:个人账户储存额 ÷ 计发月数(比如60岁退休是139个月,50岁是195个月)。缴费年限越长,个人账户里存的钱越多——每个月缴的社保里,8%进个人账户(企业职工是公司缴的部分不进,灵活就业是自己缴的一部分进),而且每年还有记账利息(人社部公布近年平均利率超8%,比理财稳多了)。相当于年限越长,本金 + 利息滚得越多,退休后这部分钱也跟着涨。
二、医保退休“隐形门槛”:年限不够,退休后看病要多花钱
很多人只盯着养老金,忽略了医保缴费年限也和“终身报销”挂钩。
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标准,但大部分地方要求:职工医保缴满20 - 25年(女男有差异,比如北京男25年、女20年;上海统一15年),退休后才能终身享受医保报销。要是退休时没缴够年限,有两种选择:
一次性补缴:按退休时的缴费标准补够年限,补的钱不少;
继续缴费:每月缴职工医保,直到缴够年限,这期间看病能报销,但得多花钱。
想想退休后最怕啥?生病花钱啊!要是因为缴费年限不够,要么补一大笔钱,要么持续缴费,都影响生活质量。所以医保缴费年限也得提前算明白。
三、“缴满15年就停”?小心退休后落差大
不少人觉得“社保缴满15年就能领养老金,够了”。但实际是:15年只是最低门槛,缴15年拿到的养老金,大概率只够“温饱”。
参考部分城市数据,缴15年、按最低基数缴,退休后养老金可能就1500 - 2000元;但缴30年、按平均基数缴,养老金能到4000 - 5000元。要是当地社平工资涨得快,年限长的人养老金涨幅也更高(因为养老金调整也会向长缴、多缴的人倾斜,比如有的地方调整方案里,每多缴1年,每月多涨2 - 5元)。
说白了,社保缴费年限直接决定退休后“钱够不够花”“看病方不方便”。现在规划不是让你焦虑,而是提前把账算清楚,别等退休了才发现“差太多”。
现在问问自己:社保缴了几年?未来打算缴多久?要是想退休后过得宽裕点,得把缴费年限当回事儿。毕竟养老这事儿,规划越早就越主动~
#退休 #养老 #社保缴费年限 #退休金 #医保
信息来源:人社部《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》、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上海市医疗保障局、国家统计局、人社部历年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公布数据
九融配资-配资交易平台-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-配资账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